对此,李存山在《三事之说与文化的五要素》一文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。
四、一体论:儒家传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二 儒学可以为21世纪新生态文化提供的第二项思想资源,就是儒家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之论述。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,不只居住其内,而且不断相互影响。
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,小人矣。唐君毅又进一步说:盖物皆由其与他物感通之德,以见性,是一物之本性,能涵摄他物,即物中有虚也。儒学是一套理论、知识或价值,无助于21世纪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之改善。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目次: 一、气候紧急状况与人类的前途 二、儒家生态思维中的三个关键词及其核心价值理念 三、连续性而不是断裂性:儒家传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一 四、一体论:儒家传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二 五、两种批判意见及其回应 六、结论 一、气候紧急状况与人类的前途 在21世纪世界各地接踵而至的各种自然灾害中,最为根本而严重并涉及人类前途的,莫过于全球科学家所称的气候紧急状态(Climate emergency)。
但是,以上所有的政策与措施,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与新生态思维有关。其发用焉,则为爱、恭、宜、别之情,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。在殷周时代的观念中,能与天帝沟通,这种超验性的德,实际上是王公大人的特权。
[51] 许慎:《说文解字·一部》,第7页。[61]《尚书·金縢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196页。《纂言》:‘蹇蹇,蹇而又蹇也。孔颖达解释道:不复以世事为心,不系累于职位,故不承事王侯,但自尊高慕,尚其清虚之事,故云‘高尚其事也。
周公曰:‘未可以戚我先王。‘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,人心思遁。
[12] 如此看来,似乎鬼也与本文的论题无关,因为作为至上神的天或帝不属于人鬼,而属于天神。笔者曾考证过:‘何(hè),‘荷(负荷)的本字,意谓承、受。[41]《尚书·多方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29页。讨论如下: (一)上帝之天 1.大畜卦上九爻:何天之衢,亨。
[60] 黄玉顺:《周公的神圣超越世界及其权力话语——〈尚书·金縢〉的政治哲学解读》,《东南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20年第2期,第26–33页。3.蛊卦上九爻: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。‘公用亨于天子,某国公向天子进贡。与本文论题相关的鬼只有一处,见于睽卦上九爻辞:睽孤,见豕负塗,载鬼一车。
二、《易经》的至上神天 显而易见,《易经》的观念中,有一个至上神,即一个形而上的存在者,称之为帝或天。[32]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443页。
王弼注释:帝者,生物之主,兴益之宗,出震而齐巽者也。[85]《周易·蹇卦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51页。
[9] 子产也说:鬼有所归,乃不为厉。居益之中,体柔当位,而应于巽,享帝之美,在此时也。[90] 这是迄今可以看到的最为古老的筮法记录。[70] 不过,也可能与下卦一样,是讲的祭天。这样的存在者,中国上古时代通常称为鬼神。[42]《周易·乾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14页。
《易经》有鬼字无神字,并非没有神的观念,而是没有神的概念。童蒙则指求卦之人,通常就是帝王。
[94] 参见黄玉顺: [95] 黄玉顺:《生活儒学:只有爱能拯救我们》,见文集《从生活儒学到中国正义论》,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,第159页。但一直到春秋时代,也还没有形成阴阳的概念,如《左传》称阴爻为六、阳爻为九,不称阴阳。
[8] 显然,这里的鬼即鬼神之鬼。由此可见,宗庙祭祀同样是帝王超验性的一种体现。
[67] 黄玉顺:《哲学断想:生活儒学信札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年2019版,第461页。[4]《周易·未济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73页。帝与禘乃是古今字,徐中舒主编《甲骨文字典》指出,帝字象架木或束木燔以祭天之形,为禘之初文,后由祭天引申为天帝之帝及商王称号[79]。王者既立始祖之庙,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,祀之于始祖之庙,而以始祖配之也。
[71] 笔者曾考察过:这是记载周王祭祀上帝的史实。这种沟通,就是享,也就是亨。
[38]《周易·明夷象传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50页。休即庥字,谓受天之庇荫也。
上古时代鬼神连言,神含天神地衹,鬼则专指人鬼,即人死而为鬼。[73]《周易·萃卦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58页。
他通过进取而‘得此‘位、扮演此‘角色。[74] 将假解释为建立,这是不对的。[45] 这同样是神性之天而显示为自然之天。[84]《周易·比卦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26页。
[6]《周易·睽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51页。[35] 黄玉顺:《天吏:孟子的超越观念及其政治关切——孟子思想的系统还原》,《文史哲》2021年第3期,第86–103页。
[86] 黄玉顺:《易经古歌考释》(修订本),第235页。古人以归释鬼,如许慎说:鬼:人所归为鬼。
[33] 黄玉顺:《易经古歌考释》(修订本),第222、425页。[49]《周易·睽》,《十三经注疏》,第51页。